在抹香鲸的肚子里,10世纪初的东非 | 鼓楼新悦
按:在遥远的10世纪东非海岸,一些古老国家已开始进行黄金、龙涎香、象牙等珍贵品的交易。贸易与文化的交流,从非洲海岸与印度海岸开起,一直延伸到中国。
从古时起就备受中国喜爱的龙涎香究竟为何物?它们又与中世纪非洲有着怎样的渊源与故事呢?非洲史专家 F. 富威尔-艾玛尔,在《金犀牛:中世纪非洲史》一书中,为你揭开谜题……
以下文字内容均摘自
《金犀牛:中世纪非洲史》
在抹香鲸的肚子里
10世纪初的东非
琥珀是一种海洋生物的分泌物,其中最优质的品种产于辛吉海域。琥珀呈浅蓝色,每一块都如鸵鸟蛋一般大,鲸鱼吞食后就会死去。因此,渔民们通过捕获鲸鱼得到这一珍贵物品。
多米尼加蓝琥珀
素材来源:Wikimedia Commons
至少,麦斯欧迪(Al-Masûdî,9世纪末—957年,阿拉伯历史学家、地理学家、旅行家)就是这样介绍这种物品起源的。因此,阿拉伯语把琥珀称为“anbar”,法语单词“amber”。准确来说,我们应该把这种琥珀叫作灰琥珀,从而把它与黄琥珀区分开来。后者是一种树脂化石,用于制作镶嵌的珍珠和宝石。
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与药理学家的作品中,与龙涎香(灰琥珀)相关的类似描述屡见不鲜。12世纪的伊德里西讲述,暴风雨的第二天经常有龙涎香被冲到岸边,因此哈里发哈龙·拉希德就急急忙忙把下属派遣到也门的沙滩上,让他们打探龙涎香的来历。传说龙涎香是从海底深处喷出来的,继而被鲸鱼吞下。事实上,这种说法很奇怪,但却符合实际情况:渔民们会遇到漂浮在海上的龙涎香,运气好的时候在沙滩上也能捡到一些,有时甚至在某些鲸类的肠子中也能发现。龙涎香看上去像海洋动物身上的瘤块,但实际上,龙涎香仅仅产自一种鲸鱼的肠道,即抹香鲸,而且只是抹香鲸中的很少一部分个体。龙涎香是抹香鲸体内难消化的部分固结而成的,比如,哺乳动物所捕食的头足纲动物(墨鱼、枪乌贼等)的角状嘴与颌骨尤其难以消化。人们可以从抹香鲸尸体中收集、提取龙涎香。每一块的重量从几十克到几十千克不等,有的甚至能达到好几百千克。质地坚硬、易碎,呈暗黄色,闪烁着灰色的光芒。
抹香鲸的分泌物——龙涎香
素材来源:Wikimedia Commons
刚提取出来的龙涎香散发着强烈的粪便味,但在海水和空气的氧化作用下,会产生一股明显的烟草、木头和碘的味道。龙涎香跟洋乳香一样,是一种可供焚烧的香料,也可以作为油膏原料来使用。在中世纪的阿拉伯作家以及后来的欧洲作家的作品中,我们还能发现龙涎香的药用价值和食用功能。龙涎香的组成成分中有多种醇,会产生毒性,因此人们认为,是龙涎香导致了鲸鱼的死亡。搭配上麝香、麝毛香的龙涎香或其他与龙涎香成分相同的香料,至今仍是用于定香剂的主要动物提取物之一。中世纪时期,阿拉伯的药品杂货商认为,龙涎香具有保健养生等多种功效。
在所有提及辛吉海沿岸国家(即东非海岸的一部分,更确切地说,是从索马里南部到坦桑尼亚北部之间)的阿拉伯作品中,麦斯欧迪的作品是为数不多的根据直接观察写下的作品之一。他生活在10世纪上半叶。毫无疑问,麦斯欧迪十分富有,因此他能终其一生周游四方。他为后世留下了《黄金草原》(Murūdj al-dhahab)这部集地理、自然和种族知识于一体的百科全书,描绘了一幅仿佛是4世纪上半叶的伊斯兰世界的美景。
麦斯欧迪(Al-Masûdî)
素材来源:Wikipedia
另外,在返回印度的途中,麦斯欧迪借顺风游历了辛吉国和坎巴卢(Qambalû)岛,然后才返回他的祖国——伊拉克。
这是916年辛吉国的样貌:一片坚实的带状大陆,长约700帕勒桑(约4000千米)。那里的居民给牛上鞍辔,把牛当作坐骑,种植小米与香蕉树,食用小米、蜂蜜、肉食与椰子,在汲水点下毒以驱赶大象。他们公认的国王叫作“Mfalme”,他们称最高的神为“Maliknajlu”,意为“天主”。我们能轻松识别出这是一种属于班图语系的语言,因为已经出现了一个阿拉伯词语——“malik”(国王);这种语言是如今这片非洲地区使用的斯瓦希里语的母语。当时的社会还不信奉伊斯兰教。辛吉国的南边延伸出另一个国家,我们不太清楚其确切的边界,这个国家叫作索法拉,而这个地方的居民被称为瓦克瓦克族(wakwak)。黄金与“其他稀世珍宝”正是来自这里。但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:可能是辛吉人自己在这一带进行交易,而信息多半源于这些辛吉人。
索法拉(Sofala),历史上著名海港,位于莫桑比克。
素材来源:Wikipedia
沿辛吉海岸航行一两天就能到达坎巴卢岛。也许,这座岛就是如今位于坦桑尼亚海岸最北端的奔巴岛(Pemba)。麦斯欧迪告诉我们,那里的居民中既有拜物教徒,又有伊斯兰教徒,后者吹嘘他们拥有自己的王室。毫无疑问,这便是斯瓦希里文明的雏形,始于11 世纪初,随后逐渐发展并扩散。这是一种非洲文明,穆斯林文明,是一种向海文明,也是一种商业文明。在这里,一位旅行家或一位穆斯林商人能得到礼遇,并遇到对他的生意感兴趣同时愿意成为该地区中间商的合作伙伴。但是,麦斯欧迪真的去过辛吉一带吗?我们无从确认,我们也许会觉得他贸然前往不够谨慎,因为据说当地有食人族,而且坎巴卢岛的岛民真的愿意让其他人从商业交易中分得“一杯羹”吗?他们自己也许会做生意,买卖一些货物,比如,最完整的非洲豹皮——在阿拉伯国家被用作马鞍;比动物角更为稀罕的龟壳,可用于制作梳子与其他装饰品;比印度象牙更大的象牙;当然,还有最上等的龙涎香。
龙涎香
素材来源:Wikimedia Commons
麦斯欧迪所描述的沿海区域是相互连接的几个部分。坎巴卢是第一个连接处,接着是辛吉国与索法拉国的交界处。这些连接处是两个文化符号不同的世界的交界处,但与此同时,这些交易点的商品价值得到了对方认可。来自未知的南方的黄金、龙涎香、象牙与可能产自敌国海岸的毛皮,这些商品从某个体系的房间流向了另一个房间,而这个体系的运行规则只有看门人才懂。当然,我们知道这片组织严密的区域并非一成不变。实际上,区域划分会发生变动——比如几个世纪以后,坎巴卢人将遍布辛吉沿岸,他们甚至在索法拉国开设了海外商行。
约翰·辛格·萨金特作品 龙涎香熏
FUMÉE D'AMBRE GRIS (SMOKE OF AMBERGRIS)
素材来源:Wikimedia Commons
前往坎巴卢的船主与领航员一般是阿曼(Oman)的阿拉伯人,或者是锡拉弗(Siraf)的波斯人。麦斯欧迪曾与其中几位一同航行,他提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,这些人不幸在海上遇难。伊斯兰世界的贸易发展初期,正是这些人在阿拉伯海上开展贸易活动,也就是说,贸易范围在非洲海岸与印度海岸间的印度洋北部,而且贸易范围延伸至中国。这也正是象牙的流通路径:象牙在阿曼过境,然后到达东方国家。麦斯欧迪说,在印度,人们用象牙制作象棋棋子、匕首的刀柄与刀剑的护手;而在中国,象牙则被用于官员与军人乘坐的轿子内部,或者把象牙放在祭坛上作为香料焚烧。而且,引领这项贸易走向“东方”的或许就是中国,因为亚洲象牙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体积上,都无法满足中国的需求。龙涎香也是如此。古时候,地中海地区的居民并不了解龙涎香,也就是中国人口中的“龙的唾液”,所以无论是龙涎香的起源故事还是“龙涎”的传说,一切都说明龙涎香在阿拉伯作家心中激起了一种全新的探索欲。商人们敏锐地嗅到了这股中国味道,于是将龙涎香带出了遥远的非洲海滩。
END
“这些被遗忘却又重现的世纪,像黄金反射的光芒一样,闪耀夺目,却又转瞬即逝。”
翻阅这本书,踏入尘封数百年的中世纪非洲史,还原黄金世纪下非洲的灿烂文化。
荣获Blois最佳史书大奖
34篇随笔勾勒出8世纪至15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景
八个世纪,近一千年的时光。在世界逐渐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,非洲究竟是什么样子?本书呈现出的见证、记录、遗址、物品,让人们看见了一个闪耀的非洲。书中有古代商人、冒险家、地理学家、外交使节留下的只言片语,也有当代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,还有大量首次披露的资料与地图,让读者感受到古代非洲的灿烂文化,与其他文明一样,交织着无尽的风流人物、历史事件与宫廷阴谋。
作者:
F. 富威尔-艾玛尔
François-Xavier Fauvelle-Aymar
法国历史学家,非洲史专家,国家科研中心图卢兹实验室主任,南非金山大学荣誉研究员,出版过《南非的历史》《拍卖回忆录》《国王的回归》《非洲的美食与社会》等书。
译者:
刘成富
著名翻译家,非洲研究专家。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2015年,因中法交流的突出贡献获得法国总统亲笔表彰。
点击阅读原文 购买本书
更多好书,敬请关注
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· 鼓楼新悦
人文科普系列
时空三部曲
点击封面了解更多信息⬆️
时空三部曲均已上市
(点击上方封面可进入购买页面)
近期新书一览,点击书封面即可看相关内容:
鼓楼新悦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旗下大众出版品牌,致力于提供有品有格有趣有态度的文化产品,出版高端学术普及读物,涵盖新知、全球史、人文科普、政治经济、哲学文化等类别。
让我们于阅读中,认识自己,通往世界,遇见智识与思想。
往期精彩回顾
申明:本文由微信公众号“鼓楼新悦”原创,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转载请联系授权(微信ID: gulouxinyue)
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· 鼓楼新悦
于阅读中,遇见智识与思想
有品 | 有格 | 有趣
有态度